「浮世」二字源於佛教用語,指的是現實世界的總總,亦為大家所熟悉的社會百態,當中充滿了江戶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、風俗民情及相關的資訊等。直到17世紀末期,才被日本人應用於美術方面,是一種描寫江戶時期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。
浮世繪師中,有被冠上美人畫泰斗的喜多川歌麿、繪製演員上半身畫像(役者繪)的神祕繪師東洲齋寫樂、影響著東西方創作,並對富士山情有獨鍾的畫狂人葛飾北齋、以及因描繪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而享譽全日本的歌川廣重,更有江戶時代末期,提起武士繪就會聯想到的繪師歌川國芳。展覽將透過上述五位浮世繪大師,超過百餘幅經典作品,帶領各位更深層的認識浮世繪之美。
第一區-喜多川歌麿
喜多川歌麿為「大首繪」的創始人,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,對社會底層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滿同情。歌麿畫作中精彩地表現出女性的性感魅力,被稱為美人畫最佳代表。

第二區-東洲齋寫樂
東洲齋寫樂是一位神秘的浮世繪師,生卒與生平均不詳,活躍畫壇僅十個月後驟然消失。作品皆由知名出版人蔦屋,出版其具藝術性且浮誇式的演員畫。

第三區-葛飾北齋
葛飾北齋七十二歲時,以不同角度與樣貌的富士山為題材,大膽地描繪了日本人對於富士山的敬仰,創作了畢生傑作《富嶽三十六景》。北齋的繪畫風格對日後歐洲畫壇產生巨大影響,竇加、馬奈、梵谷、高更等許多印象派大師也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。

第四區-歌川廣重
歌川廣重繪畫風格較為親民並富有人情味,他把江戶所熟悉的一草一木都當成畫布,繪入作品中,其作品多為名所繪,熱愛旅行的他,經典著作《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》系列畫作就是在旅遊過程中完成。

第五區-歌川國芳
歌川國芳根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《水滸傳》中梁山一百○八條好漢的人物性格,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生動描繪出極具複雜特色的人物肖像。並憑藉著「通俗水滸傳豪傑一百○八人」系列,一躍成為「武者畫國芳」,奠定了畫壇地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