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展區:戰爭機器War Machines
古羅馬人運用基礎科學原理設計出許多精密的武器,南征北討建立顯赫功績。在這一區你會看到100%依照《建築十書》製作出來的古羅馬軍事用品,想像你就是一位羅馬士兵,用它打擊敵人吧!
- 攻城塔Assault Tower 60×60×150㎝
以現代建築來說約有10層樓高,塔內設有樓梯,士兵可在樓層間任意移動,自塔頂奪城;塔壁上設有許多缺口可以投擲出標槍,從塔內攻擊敵軍。塔外鍍鐵或是塗上阻燃物質,可保護士兵在移動過程中不受砲弩傷害。
- 投石器Onager/Wild Ass 160×160×180㎝
古羅馬人運用基礎科學原理設計出許多精密的武器,在南征北討的過程中,建立顯赫功績,投石器利用扭絞繩索產生力量,將石頭彈射出去。由於動作很像驢子在踢腿,因此又稱「野驢」。
古羅馬人根據實際戰爭的需要進行改良,甚至延伸發展出攻防兼備、功能齊全的攻城車和攻城塔。將攻城槌放置在目標物前,藉由拉放繩索、鬆開槌子,即可發揮驚人的破壞力量,徹底摧毀敵方防線。
第二展區:驍勇古戰士Roman Army
戰爭的成敗取決於戰術、士氣及軍備武器。這一區我們要來看看隨著戰術演化,功能性極強的各種軍備用品。看看羅馬軍團如何攻守兼備,逐漸在地中海沿海擴張版圖。
行軍時,羅馬步兵除了身穿厚重的盔甲和武器外,還必須背負約50公斤重的行囊,裡面裝有生活裝備及求生工具,包含:鐵製長柄平底鍋、青銅水壺、皮革包、軍鞋、頭盔、長柄斧,最特別的是紮營時防禦用的木樁。
- 羅馬訓練桿、羅馬木劍及羅馬步兵盾牌 Roman Training Pole & Roman Wooden Swords & Roman Legionnaire Shields
古書《羅馬兵法》中記載,將訓練桿當成敵人,訓練新兵自我防衛與發動攻勢;受訓時,新兵所使用的木劍與盾牌,重量是真實武器的兩倍。經過訓練後,士兵上戰場更能駕輕就熟,發揮更快速和更強勁的打擊力道。
第三展區:工程與建築Building Machines
古羅馬人在勢力所及之處必定大興土木,雖然當時還沒有電力,利用科學與簡單機械,他們居然能建造出貫通各地的道路、神殿、凱旋門、水利系統!這些用木材結合的裝置,到底有多厲害呢?
- 陸上里程器 Odometer Land 160×120×120㎝
根據維特魯威《建築十書》中的記載,這是一種用量測量距離的工具,設計複雜又精巧。將齒輪裝置設計在馬車的輪軸上,輪子每轉一圈,裝置上的齒輪夾帶的小卵石就會掉落入容器裡,藉由計算小卵石的數量就可以知道行走的距離。
- 垂準儀 Groma Surveyor’s tool 60×60×170㎝
利用下墜重物永遠垂直指向地面的原理,古羅馬人設計出四個相同重量的鉛墜放在一個木製十字架四端,運用這個裝置在地上畫直線,主要用於丈量土地、修建公路和為軍營畫直線和方位基點,是當時建築工程中相當重要的工具之一。
- 阿基米德螺旋汲水器Archimede’s Screw 200×60×140㎝
歷史上第一個將水從低處傳往高處,用於灌溉的機械,現今埃及及歐洲部分地區仍在使用。為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的重要發明之一,只要用手或用腳去轉動曲柄,就可以輕鬆將水從低處抽到高處!
第四展區:羅馬競技場The Colosseum
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娛樂場所,由4萬名戰俘以8年時間建造,除了建物本身是拱形建築的典範之外,裡頭還暗藏不少精巧的玄機,例如地下升降系統!就像是現代的電梯一樣,你猜得到是用來做什麼的嗎?
- 羅馬競技場地下升降系統 Colosseum Underground Lift System 120×120×160㎝
羅馬競技場有兩層的地下室與通道,32個猛獸圍欄,80個垂直升降梯,可快速將猛獸送往競技場中心。升降梯會依據不同功能設計成不同大小,再加上競技場地下室內的絞盤與平衡用錘的使用,在當時可稱是劃世代的創舉。
- 角鬥士全副裝備-盾劍角鬥士Gladiator in Full Armour-Secutor
角鬥士全副武裝,在暴力血腥的競技場中,與其他角鬥士、猛獸廝殺來娛樂觀眾。打贏的角鬥士,或者展現精湛格鬥技巧者,常常被當作英雄看待,有點像是今日傑出的運動員一樣。
第五展區:羅馬市集Roman Street
重建羅馬街道,讓你彷彿置身羅馬市集,你真的可以在市集購買到你想要的東西,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販賣奴隸的實境秀,甚至參與競標!仔細看…展品就在你身邊!
由於古時候紙莎草以及羊皮紙昂貴,所以無論在學校或平日書寫,都以蠟書為主。蠟書就像是現代的筆記本,書寫時以金屬筆尖端在蠟板上留下印記,金屬筆的扁平端,經由蠟燭加熱後,可以熔化蠟面修改文字。
源自於希臘,羅馬一日從午夜後分割成24小時。操作方法相當簡單。隨著太陽移動的陰影來推斷時間。水平日晷有各種的形式和大小,包含口袋型,也有在硬幣中央固定一個支桿,上面標有時刻,可當作口袋型手錶。